中新经纬9月3日电 题:9月A股市场是反弹,还是反转?
作者 樊继拓 信达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
8月份,A股市场风云变幻,尽管最后两个交易日市场出现了普涨行情,但整个8月A股呈现波动态势。笔者认为,9月A股迎来反弹的支持理由较多,比如中报期结束、人民币升值、港股上涨、铜价反弹等。
5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但从8月中旬以来,市场逐渐积累了一些反弹的力量,9月大概率会进入一个阶段性反弹的窗口期。反弹的第一个理由是中报披露期结束。2021年三季度以来,市场整体进入盈利下降期,整体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走弱,季报披露期市场通常会偏弱,然而一旦季报披露期进入尾声,对盈利的担心将会暂时告一段落,市场易反弹。反弹的第二个理由是其他人民币资产领先走强。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8月初以来,香港恒生指数也开始逐渐走强。2016年以来,历次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高的期间,股市大多偏强。反弹的第三个理由是信心进一步修复。虽然8月整体的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偏弱,但如果以高频的商品价格数据来看,8月中下旬还是好于8月初,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价格均企稳出现了反弹。以上变化意味着市场出现反弹概率较高,而且反弹力度有望强于5月下旬以来出现过的多次周度反弹。
然而,市场是否能实现反转仍需进一步观察。反转通常需要盈利层面的逻辑支持。回顾A股历史,政策流动性可以推升第一个底部的形成,但第二个底部往往需要盈利驱动。例如,2005年的底部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可以理解为政策底;随后的回调再次企稳上行时,名义GDP已经开始回升,显示了盈利底的出现。2012年底至2014年中,市场持续宽幅震荡,第一个底和第二个底都有盈利反弹的迹象支撑,虽然整体盈利没能反转,但自下而上的盈利看点还是不少的,而最终的第三个底(2014年中),是居民资金大幅流入推动的。同样,2016年1月的市场底部则是去杠杆风险过后流动性的底和盈利改善的底共同作用,当年二季度调整期间,盈利依然在继续改善。2018年底至2020年一季度,市场的企稳过程比较复杂,第一个底是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的政策底,第二个底(2019年8月初),部分行业(半导体)盈利大幅改善,但整体盈利依然偏弱,第三个底是2020年初疫情冲击的底,后续是疫后修复的盈利改善。整体来看,A股历史上第二个底的盈利看点至关重要。目前来看,反弹的条件具备,但盈利改善的迹象还不十分明显,所以反弹后可能还会震荡。
从短期策略看,A股有望迎来反弹,后续能否反转还需关注铜价和二手房销售。在年度配置建议上,上游周期>传媒互联网、消费电子>出海(汽车汽零、家电)>金融地产>AI、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消费。尽管多数板块目前都处在库存周期的底部,但库存并不是行业表现的核心决定因素,核心是寻找比库存周期更强的Alpha(超额收益率)。上游周期产能格局的超额收益率会让商品价格下跌幅度可控,同时考虑到持续3年成长股的估值收缩,部分成长股或可以开始配置。(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实盘配资查询机构